“政府工作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3月5日,走出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喻渝激动地说,目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比较低,建议推动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建设,让工程勘察设计更高效、更高质。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中国路、中国高铁等已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勘察设计正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底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增加,传统勘察设计方法在效率、精度、成本控制以及数字化交付等方面面临挑战。目前工程勘察设计应用的数字化技术,相较于可以理解、学习、推理的人工智能技术,存在很大差距。
喻渝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构建服务于勘察设计行业的基础大模型,让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为国家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模型,可为勘察设计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他说,该模型通过整合行业数据、专业知识和技术规范,能够辅助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高效、精准的勘察与设计工作。
他认为,推进勘察设计行业基础大模型建设,行业层面需要从技术、数据、生态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应加强技术研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推动协同创新;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推动行业数据共享,建立开放的数据平台;开发集成数据管理、模型训练、推演和设计优化功能的基础大模型应用平台,降低使用门槛。
国家层面的多维度政策支持也至关重要。他建议,政策上强化引导,出台专项财税优惠、研发补贴政策等,降低研发和应用推广的成本;设立技术攻关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究;明确地理、地质、工程等数据的权属与流通规则,在保障相关数据资产权益的基础上发挥其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