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 - 中国权威官方网站

『新闻大全』

追春冲刺“开门红”

2025-03-20  

  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B5标段,推土机、挖掘机和运输车往来穿梭;龙云灌区金鸡岭隧洞内,盾构机昼夜不停掘进;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达开灌片项目2标段,焊花飞溅,管道安装紧锣密鼓进行……

  2025年开年,广西以“起步即冲刺”的昂扬姿态,擂响水利建设战鼓,在质量与速度的双重赛道上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用实干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水动能”。

  作为珠江流域的“生态水塔”、连接滇桂黔与粤港澳地区的“黄金走廊”,广西山川纵横间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禀赋。然而,“水在谷底流,人在山上愁”的工程性缺水难题,始终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脉搏。

  近年来,随着《广西水网建设规划》《广西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战略落地,一张“两横八纵、六河连通,引补相济、调蓄结合”的现代水网构架正在舒展经脉,一幅兴利除害、惠及民生的治水蓝图正从纸面跃入现实。

  2024年,作为全国首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之一,广西交出了亮眼答卷: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大庄支线、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建成通水,长塘水库、龙江河谷灌区开工建设,下六甲灌区、大藤峡灌区、龙云灌区工程加快建设,洋溪水利枢纽、邕北灌区、龙滩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4项工程纳入国家“两重”建设名单,玉林市、阳朔县入选全国市级、县级水网先导区名单……一项项水利工程串珠成链,在防洪排涝、城乡供水、农业灌溉、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广西水利系统加压奋进,以超常规举措提速提质,全力冲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自治区水利厅对环北广西工程B5标等关键工作面,组织施工单位节假日不停工;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月通报”机制,成立8个督导组驻点帮扶;提前与各市县“对表”制定攻坚路线图,将年度投资目标分解到月、细化到标段;建立“日+专班督导”机制,对邕北灌区等重大项目实行“一项目一策”精准帮扶;采用EPC总承包、BIM技术应用等手段,开展数字孪生工程建设,高效高质推进工程进度。

  在龙云灌区工程施工现场,蟠龙水库等隧洞的盾构机24小时不停掘进;环北广西工程B5标段施工人员170余人实施“三班倒”作业,洞身开挖支护等多个施工工作面同步施工;下六甲灌区运江东干渠工地上,数字化工地管理系统24小时监测施工质量,彰显水利建设的“智慧力量”……

  数字见证着奋进的脚步:截至2月底,广西落实水利建设投资110.7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6.3亿元。

  在环北广西工程宾阳和横州施工标段现场,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开展隧洞掘进、管道铺设等作业。“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建立覆盖施工、监理等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重点部分、关键环节的质量监管。”环北广西工程南宁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工程技术科负责人黄展案介绍。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针对隧洞长、洞径小、沿线地质复杂等特点,施工单位积极探索运用小洞径隧洞TBM、顶管施工等非常规工法和机械化施工方法。通过监控钻进方向、地质超前预报、管片质量及灌浆质量等环节,确保隧洞施工安全。对于管道铺设,则重点监控管材质量、基础处理等,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质量安全。

  在大藤峡灌区工程达开灌片施工现场,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安装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管道吊装到位,然后进行连接和固定。

  52岁的许师傅带着徒弟调试着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定位仪器,智能全站仪的激光发射器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面投下“十字”星芒。“这些‘巨无霸’每节重39.6吨,安装精度却要控制在1.5毫米左右。”他指着管壁上的二维码标识介绍,“从出厂到安装,每节管道质量追溯信息全链条可视”。不远处,三维激光扫描仪正在生成管道全景模型,超声波检测仪“听诊”着每个焊接点的“健康状态”。

  这只是广西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镜头。在质量管理方面,广西建立覆盖全区的水利工程数字监管平台,关键工序实行“视频验仓+三方会签”,实现全过程管理;组建由资深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团,为复杂条件下的施工建设“把脉开方”;推行质量飞检制度,全力打造优质、精品工程。

  “根据2025年节点工作目标,我们按月跟踪分析,定期调度,制定水利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构建工作指南与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大力培育安全文化,排查治理风险隐患,让安全文化扎根在每道工序、每个岗位,切实筑牢工程建设安全防线。”自治区水利厅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说。

  在玉林市龙云灌区指挥调度中心,LED屏上跳动着各项数据。玉林市龙云灌区管理中心主任钟江轻点触控屏,灌区建设的数字孪生体瞬间呈现,工程的进展情况、安全监测情况、水雨情、工情等数据尽收眼底。

  “智能传感器作为数字灌区系统中的‘感知层’,如同灌区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实时采集现场机械的运行状态和工作参数。”玉林市水利局副局长朱仁向记者介绍,龙云灌区管理中心通过加快推动数字孪生龙云灌区水网建设,搭建智能建管平台,可以有效助力提升工程管理、建设、监督效率。

  2023年,数字孪生龙云灌区水网项目被列为水利部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先行先试项目。龙云灌区管理中心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持续实施数字孪生建设项目,目前已初步建成以灌区数据底板为基础、以模型平台为支撑、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孪生龙云灌区平台。

  在下六甲灌区运江东干渠建设现场,AI(人工智能)安全监控系统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的工人,无人机每天巡航采集地质数据,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边坡稳定性。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广西水利建设正实现从“建造”到“智造”的跨越。自治区水利厅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完成数字孪生漓江建设,启动数字孪生落久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已建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工作,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用。“数字引擎”有效赋能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从漓江之滨到北部湾畔,从钢筋铁骨的水利枢纽到虚实相生的数字水网,广西水利系统正让一项项民生工程早日建成惠及千家万户。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可为近1400万人提供可靠供水水源,同时显著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开放效益、社会效益等;洋溪水利枢纽的防洪标准提升,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筑牢安全防线……

  当前,广西水利建设者正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向着一季度目标发起最后冲刺,力争完成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幅10%以上,年内开工黑水河灌区工程、邕北灌区工程等重大项目,为实现“全年红”加速奔跑,为“十五五”水利蓝图积蓄力量。同时,加快推进南盘江调水、平陆灌区等工程前期工作,为争取2026年开工建设创造条件;统筹推进浔郁灌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为实现‘十五五’开工做好项目储备。(记者王克础 通讯员田慧莹、骆远柱 文/图)

追春冲刺“开门红”(图1)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kaiyun中国网页版登录kaiyun中国网页版登录

上一篇:昆山加速开拓人工智能生态圈
上一篇: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获碳汇分析新专利助力建筑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工作推进会议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工作推进会议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一季度经济“开门稳”“开门红”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3月21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合肥市召开全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工作推进会议。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新泽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解读了BIM政策和技术标准,演示了BIM审图平台应用场景,2家单位作...
  • 何镜堂院士领衔专家团队广州设计之都建筑模型博物馆开工

    何镜堂院士领衔专家团队广州设计之都建筑模型博物馆开工

      3月28日,在众多建筑行业重量级学术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广州设计之都建筑模型博物馆开工,由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共同组建的建筑模型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也宣告成立,为广州设计之都打造成广州设计产业的精神地标增添了重量级砝码。  据悉,此次开工的建筑模型博物馆位于广州设计之都标志性建筑——设计殿堂内,展品...
  • 中国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首个大模型平台“灵筑”震撼发布

    中国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首个大模型平台“灵筑”震撼发布

      在中国极具前瞻性的科技创新领域,宁夏交建研究院与中关村科金最近共同推出了令人瞩目的工程大模型平台“灵筑”。这一平台的发布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工程技术智能化领域的迈进,更是首次实现了与DeepSeek模型的正式接入,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革命性改变。  “灵筑”平台是中国首个针对工程设计与管理的综合性大模型系统,它整合了行业规...
  • 建筑空间模型渲染新突破:龙智数科申请专利提升效率引关注

    建筑空间模型渲染新突破:龙智数科申请专利提升效率引关注

      在建筑领域,渲染技术的效率至关重要。日前,北京龙智数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引人瞩目的专利,名为“建筑空间模型的合并渲染方法及装置”,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有望解决当前渲染效率低下的问题。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显示,该专利的申请日期为2024年8月,公开号为CN119131216A。专利的摘要简单明了...
微信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